疗效好的白癜风医院令人怀念的90年代
家变成了一个临时展厅,既是展厅,又是交流场所,我们又一块儿生活在那儿 。(宋冬语) 艺术作品变得适应这个环境以后,又离不开这个环境。 (王功新语) 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之后,中国理想的前卫艺术活动开始走向没落,艺术家们开始认识到,实验性的艺术在短期内无法在国内的*治体系中获得认可,越来越多的前卫艺术家开始走出国门以寻找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1990年,费大为在法国策划了 献给昨天的中国明天 中国前卫艺术的会聚 (ChineDemainPourHier)展,这是当时在西方国家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此外,费大为还在海外策划了一系列中国当代艺术展,如 非常口 、 亚细亚散步 ,以及 美制之间 等。1991年郑胜天在美国策划了 我不想和塞尚玩牌 八十年代中国新潮与前卫艺术选展 。1993年,高名潞在美国策划了 支离的记忆 海外前卫艺术家四人展 ,1998年策划了 锐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 ,1999年参与策划了 起点与起源:全球观念艺术1950~1980 。侯瀚如于1994年在芬兰策划了 从中心出走 ,90年代初他还与小汉斯一起策划了著名的 移动的城市 。与这些中国批评家向国外推介中国当代艺术的举动相对应的是,一些西方的策展人开始来中国寻找符合他们口味的中国当代艺术,如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奥利瓦就邀请了13位中国艺术家参展。一些带有偏见的西方策展人通过展览按照他们的需求,通过可以夸大意识形态的方式来塑造 中国 ,中国的前卫艺术似乎在逃离国内的困境之后,又进入了西方的 话语圈套 。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受到西方关注的主要是*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两种风格,这种绘画倾向在1989年国内*治背景的变化下是具有前卫性的,但随着他们步入国际市场后,却逐步走向媚俗。同样是90年代初,在邓小平南巡不久,中国的批评家们开始尝试将当代艺术与市场结合,于1992年筹划了颇具规模的 广州双年展 。从这个展览开始,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市场的步伐越迈越大。一年之后,前文所提到的两种受市场青睐的艺术风格在香港汉雅轩举办的 后89 展览上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也吸引了西方藏家的跟进,从1993年开始, 中国热 开始在西方持续升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实验艺术在小部分艺术家那里持续发展,保持着独立的姿态。相较于上世纪80年代,他们的作品想要展出或者发表显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