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m.39.net/pf/a_4440899.html通常,云南的少数民族大多在春、夏采集植物的嫩芽、枝叶和花,秋、冬季主要是采集植物的果实和块根(茎)。另外,他们还采集一些野生调味品和菌类食用。至于采集工具,云南的少数民族也很有特点,从木棒、竹签到长刀、砍刀、木锄、铁锄均有。植物的茎、叶、花、果,通常以手摘,用筐背回,此类事大多由妇女担任。对于块根之类,则要用刀、木棒、锄等类工具挖掘,男女均可从事。采集回来的植物,大多为采回即吃,储存的情况不多。有些块根类则要经过一些处理,如浸泡、煮、漂等等,去毒、去苦、去涩后才可食用。
除了采集植物以外,云南的少数民族还采集昆虫类小动物食用,主要是蝉、蚂蚱、蚂蚁、蜂等。人类采集昆虫以供食用由来已久,而今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这种习俗。少数民族采集植物的活动,不仅是为了生计,而且渗透到了园艺、农业、宗教、恋爱婚姻、医疗、药用等生产、生活中,成为研究者所注目的对象。采集之中,最常见、最简单、最古老的是对植物果实的采集。采集果实只有一个秘诀,这就是掌握住果实的成熟时间。
在当时,采集者没有年龄性别之界线,男女老幼告行,方法也简单易行,很多果实可边采边食,解饥解馋,并且丰收的喜悦会弥漫在人群之中,使得采果变得颇具情趣。古代的傣族采集野果的情形是这样,而今天的傣族又是怎样采果的呢?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内的傣族,每年二三月间,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纷纷涌到坠满黄澄澄的果实的酸枣树下拿,“爹弄舞动长竿,劈劈啪啪地打果实,“宰弄”挥舞砍刀刷刷地削树枝,霎时黄澄澄的果实落满了地。“必朗”、“卜哨”!呼叫着、尖叫着捡果实,小孩子们窜来窜去.....
但是,只有经济条件较好的傣族如此欢快地采集着野果,那聚居在山区的少数民族则以一种沉着务实的精神采集着野果。从独龙江到澜沧江,从高黎贡山到无量山,亚热带气候培育着许多常绿的榕树。有一种榕树又叫酸杷果树,从其主干部会垂下许许多多的枝条,上面结满了大大小小的酸杷果。这种果大小不一,近扁球形,成熟时皮微红,撕皮以后便可以食用,味甜。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景颇族、德昂族、布朗族、拉祜族...每年都要去采酸杷果。
这种果是连续不间断生长的,一年均可采集,其中主要有两次。一次是三四月份,正值榕树果成熟,又红又软,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树枝,采摘也不是难事。寨中的男女老少,上山放牛的、下地干活的、哄小孩的都要去采一些来品尝。另一次是六七月份,这次是为度饥荒而采集的,这时采果的人就没有那么欢快了。果子又小又硬,采回来以后要用刀剁碎,漂煮一两次,才可以掺到玉米或大米饭之中混着煮吃。
每年的八九月份,居住于山区的妇女们还喜欢去采集野板栗。山里的野板栗树不多,去早了板栗不熟,去晚了又被别人采去。但是上了山的妇女是绝不会空手而回的,采不到板栗,还可以去采锥栗。锥栗属栎科乔木植物,叶缘如锯,果如豆,有壳斗。一到目的地,上树的上树,敲打的敲打,俯拾便是。回家以后淘洗,除杂质,在火上一炒,又香又脆。大人如此热衷于果实的采集,小孩子们更是热心,灌木丛中的杨梅、刺蓬之中的刺莓都是他们经常采集的果实。
景颇族是个生活在云南西南部山区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山区生活经验,他们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景颇语(景颇、载瓦、茶山、浪速方言),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内,以陇川、瑞丽、盈江、潞西四县、市最为集中,人口约12万。其居住区内,气候温和,分为干、湿两季。景颇族男子擅长狩猎,女子擅长采集。妇女们除了参加农业生产以外,还负担繁重的家务。
总之,纵观擅长采集的少数民族之中,景颇族妇女的采集知识之丰富、采集范围之广泛,当属首屈一指。春天采集植物的嫩尖,夏天采杨梅、草莓等,秋天采各种野果,冬天则挖掘植物的块根。她们不仅为家庭的菜肴采集,还根据季节的不同采集适季的野生植物去市场交换。在景颇族社会里,采集主要是妇女的事,男子汉们少有染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型家庭已逐步形成,所以男人们在狩猎、农作之余也进行一些附带的采集活动,他们说:一家人的事,不必要分得那么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