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305/4585807.html全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较少民族有20个,你知道吗
据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有20个,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
20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布朗族9.19万人,塔吉克族4.10万人,阿昌族3.39万人,普米族3.36万人,鄂温克族3.05万人,怒族2.88万人,京族2.25万人,基诺族2.09万人,德昂族1.79万人,保安族1.65万人,俄罗斯族1.56万人,裕固族1.37万人,乌孜别克族1.24万人,门巴族0.89万人,鄂伦春族0.82万人,独龙族0.74万人,塔塔尔族0.49万人,赫哲族0.45万人,高山族0.45万人,珞巴族0.29万人。
布朗族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的土著少数民族。
布朗族属南亚语系,无文字,习汉文,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布朗族总人口为9.19万人。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
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民族。中国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等国的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二者都自称塔吉克。
中国塔吉克族的民族语言分为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种。
阿昌族
阿昌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和贵州省。主要居住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居住。此外,在贵阳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住。
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无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县。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
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知饮食文化。
怒族
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州的福贡、贡山及兰坪县兔峨乡一带。
按来源不同,怒族大体可分为两支。一支自称“阿怒”和“阿龙”。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怒族”。
怒族使用怒语,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京族
京族(中国标准罗马字母:Gin,越南语:ng??iKinh/?京,或称京人),也称为越族(越南语:ng??iVi?t/?越),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是狭义上的越南人。在中国境内,京族被视为少数民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年将中国境内的这个民族定名为京族,在越南官方也使用“京族”这一名称来区别于越南境内其它民族。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京族的母语京语通常被认为属于南亚语系,故京族一般被视为南亚语系民族。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京族是百越后裔的壮侗语系民族之雒越为主体,加入南岛语系民族之占人、南亚语系民族之高棉人及汉藏语系民族之汉人而重新融合而成的民族。而由于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京族文化更接近于东亚而非东南亚。
基诺族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德昂族
德昂族(Deangethnicity),也称为“崩龙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德昂族主要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中国一侧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错而居。
保安族
保安族(theBaoanethnicity)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
“保安”系本族自称。旧时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而被称为“保安回”。
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北临*河。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1.65万人。
保安族是从遥远的青藏高原迁徙而来,少数散居青海与新疆,现代社会因工作、婚姻的频繁迁徙,绝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刀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和英勇果敢的象征,砖雕门楼是这个民族热爱生活的象征,花是这个民族爱情生活的吟诵和歌唱。
保安族人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荞麦、胡麦、洋芋、豆类等。手工业以制刀为主,所制传统手工艺品腰刀(又称保安刀)约有多年的历史,现在能生产30多种。保安刀式样美观、工艺高超,锋利精制,誉满甘青。著名的“双刀”和“双垒刀”的刀把多用*铜或红铜、牛角、牛骨垒叠而成,刻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十样锦”之美称。保安妇女还善长剪纸,家庭木制用具、器皿上都刻有非常别致的花纹和图案,这些图案都是保安妇女剪纸的图案。
俄罗斯族
中国籍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上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联邦的俄罗斯族完全不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等地共约1.56万人,占俄罗斯族总人口的89.40%。
裕固族
裕固族是分布于中国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37万人(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回鹘人的后裔。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裕固族崇尚骑马和射箭。
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它和曾于公元8世纪在蒙古高原推翻突厥汗国而建立回纥汗国的维吾尔人以及由漠北迁到河西走廊的河西维吾尔有密切关系。现今的裕固族是以古代维吾尔人的一支——*头维吾尔为主体,融合蒙、藏等民族而形成的。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也称乌兹别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中文资料里把居住于中国境内的叫做乌孜别克族,居住于中国之外的叫做乌兹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祖先是伊朗人与突厥人,伊朗人包括粟特人、花剌子模人,马萨盖特人等,后来发展成为乌孜别克人。这其中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14世纪时期金帐汗国的统治者——苏丹·穆罕默德·乌孜别克汗,《元史》上称月即别、月祖别。当时乌孜别克汗的国家非常强大,乌孜别克汗对他的汗国管理很严,*队也很有名,所以周边的人们他的国家叫做乌兹别克汗国,把他的国民叫做乌兹别克人。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曾在*事、经济、文化、*治、史学、艺术等方面创造过卓越的成就。
乌孜别克族属于高加索人种,并混有蒙古人种特征。现代乌孜别克族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斯坦等国家和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的乌孜别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车和叶城,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乌孜别克族乡。
门巴族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
门巴族人主要信仰苯教(一种原始的巫教)和喇嘛教。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
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编织和制作各种木碗。门巴族人民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民族,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
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带,使用鄂伦春语,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
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俅人”。分布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现约有人。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
独龙族,人口约0.74万人(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此外,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与傈僳族、怒族、白族等代代交好。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史籍称之为“俅人”。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是鞑靼族的一支,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体征近似维吾尔人,有欧罗巴人种特征。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塔塔尔族有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法定民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的北疆,以伊犁、昌吉、乌鲁木齐等地人数较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是全国唯一以塔塔尔族为主体的民族乡。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族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市。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住在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住在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住在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奥”。
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0.45万人。使用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年,总人口为0.45万人。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0.29万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至今还在沿袭。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传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