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医院资讯“医”线资讯
肝胆胰脾外科任彦顺博士团队成功为一名既往行胆道手术后再次发现胆总管结石的80岁高龄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
近日,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任彦顺博士团队成功为一名既往行胆道手术后再次发现胆总管结石的80岁高龄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道修补术),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科室医务人员在手术治疗复杂胆道结石高龄患者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此类高龄胆结石患者的一大福音。
治疗经过:
该患者80岁高龄,21年前医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入院1周前突发上腹部疼痛不适,医院就诊,经诊断考虑胆总管结石可能。患者再次辗医院,完善MRCP结果示:胆总管多发结石伴胆道梗阻,胆总管、左右肝总管轻度扩张。经评估,该患者手术风险较大,腹腔黏连严重,术中术后易出现出血、胆瘘、感染等并发症,建议患者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患者家属考虑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希望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经多方打听得知我院肝胆胰脾外科任彦顺博士微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技术精湛,曾为多名高龄患者完成微创复杂胆道手术,故慕名前来找任彦顺博士看病。
该患者入院后,任博士对其进行了仔细检查和问诊,评估患者病情,诊断结果为“胆总管结石”。为患者进行了各项术前检查后,发现患者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多种基础性疾病,且入院时感染较重,转氨酶高。任彦顺博士基于该患者高龄、基础疾病较多、炎症重、肝功差、营养状态差等情况,给予患者术前抗炎,保肝,补充营养治疗,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任彦顺博士团队手术中
任彦顺博士联合心内科及手麻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展开内部讨论,共同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案,经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后,决定于年05月20日行手术治疗。通过术前和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病情,交流手术方案及风险,该方案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同。
由于患者过去接受过开腹胆道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大网膜和肝脏及胆总管粘连严重,加之胆囊切除术后解剖结构改变,稍有不慎就会损伤肝门部大血管及胆管,术中寻找胆总管成为解剖的最大难点。任博士顶住压力,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分离黏连后明确了胆总管位置,这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步。随后,任博士以精湛的手术技能娴熟的完成了本次手术。手术全程3个多小时,术中出血仅20ml。
术中造影
术后患者病情稳定,没有明显腹痛、腹胀等不适,术后第2天患者已经可以下床活动,胃肠道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此次治疗表示非常满意,并对任彦顺博士及整个科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衷心的感谢。目前,该患者已康复出院。
术后胆道CT微创腹腔镜vs传统手术
1.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高,如行开腹手术治疗将延长术后恢复时间,且有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可能。患者行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多项优势,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传统手术为开腹胆道探查,术后需留置T管,弊端较多,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差。此次胆总管一期缝合,极大地减轻了术后疼痛,避免了消化液丢失,更符合快速康复理念,利于早期消化道功能恢复,同时消除了因留置长达4-6周的T管带管,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T管刺激皮肤诱发的疼痛等不适。
任博士有话说
胆囊结石是我国常见疾病。据文献报道,胆囊结石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加,所以胆囊切除术后无结石复发的观念是片面的。胆囊和胆总管都属于胆道系统,由于胆囊的浓缩胆汁作用,胆道结石大多形成于胆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如发生胆道结石复发只能形成于胆总管、肝总管及肝内分支胆管,而以上部位是胆汁通过肝脏流入十二指肠不可或缺的通道,一旦形成结石,其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等相较于胆囊结石将大大升高。因此,这类患者术前应仔细评估手术风险决定手术方案。
因腹腔镜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缝合技术要求极高,目前省医院较少,此次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手术技术更加成熟,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更加达到高水平,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现已成立“任彦顺博士保胆取石中心”,其成熟的保胆取石手术方案,极大的降低了胆囊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该中心以“重视胆囊的功能,保护胆囊的存在”为理念。科室将以此为契机,在任彦顺主任的带领下,凝心聚力,继续加强科室技术创新、铆足干劲、夯实业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推进肝胆胰脾外科向更深层次发展,以打造一支名符其实的行业“王牌*”为目标,以“立足铜川,面向渭北,打造一流的微创手术中心”为长远发展目标,造福人民群众。
图文
医院
来源
肝胆外科
编辑
袁雨晨
责任编辑
王颖任永飞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