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由市委、市*府正式发布实施。承载本地农民小康梦想一路前行的玉溪农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将开始新一轮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玉溪农业将继续走高原特色之路,寻求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通海正以全国“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和农业农村部蔬菜产业集群建设等项目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做强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提升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开放型高原特色农业水平,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蔬菜产业。潘泉摄
新一轮转型升级开始
春节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尽,易门县十街彝族乡老吾村的村民已纷纷下地开始忙碌。新的一年,他们干劲十足。
年,老吾村委会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元。当地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短短四五年,他们的家庭收入会增加了一倍多。
老吾村地处偏远山区,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和群众市场经济理念与坝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村民收入来源少,为易门县贫困广度和程度较深的村委会之一。年,当地户籍人口人,农户户,而建档立卡户达户人。
老吾村是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在十街乡的两个扶贫联系点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培育和发展山区特色产业,成为打赢这场硬仗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导,老吾村昔日广种薄收的山地上,如今番茄、辣椒、菜豌豆等作物遍地开花结果,同时,芒果、泡核桃、油桃等经济作物,以及砂仁、*精、重楼等中药材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种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老吾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也为当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山区方兴未艾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通海县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便已基本完成。经过近40年的发展,如今,通海已成为我省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县和全省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蔬菜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产业链各环节*配套。种植蔬菜,让当地广大农民早早圆了小康梦。
然而,年复一年的蔬菜种植,给当地带来了两大突出问题。
首先,因土地耕种强度大,导致耕地质量下降,蔬菜种植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耕地盐渍化问题显现,直接影响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现行生产方式下,蔬菜产业发展必然带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给杞麓湖保护带来极大困难。
遵循新发展理念,寻求高质量发展,这是通海高原特色蔬菜产业确保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做强的必然选择。
据通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飞运介绍,目前,通海正以全国“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和农业农村部蔬菜产业集群建设等项目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做强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提升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开放型高原特色农业水平,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蔬菜产业。
年,通海县新增绿色有机基地面积9.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1个,云南云菜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共39个;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绿色化生产技术覆盖率达86%以上,蔬菜废弃物综合处理率达98%。
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矣胜荣告诉记者,通海特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玉溪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玉溪农业正遭遇瓶颈。要化解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制约、布局零散、同质化生产影响种植效益及环境保护压力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玉溪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区四带”建设托起产业集聚化发展
多年来,我市农业生产逐步形成了烟、粮、果、菜、花、畜禽协调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发展基础扎实。年,全市农业总产值.5亿元,农业增加值.3亿元,全市农产品出口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占全省农产品外贸出口额的60.3%。而《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出台,更为“十四五”玉溪农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具体实施路径。
在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记者看到两张刚打印出的挂图,一张是玉溪农业农村功能分区图,另一张是玉溪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图。
功能分区图上,玉溪版图被绿、红和粉三种颜色所覆盖:绿色区域为绿色高效农业与产城融合发展区,红色区域为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与城乡融合发展区,粉色区域为山区生态循环农业城乡统筹发展区。产业发展布局图上,红、*、绿、蓝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山地林农生态经济带、烟畜果生态循环农业带、河谷特色优质经果产业带和环湖绿色高效休闲观光产业带。
据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科长张健介绍,山地林农生态经济带位于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将有序退出烤烟种植,发展高山蔬菜,巩固提升核桃等特色经果林,配套推进林下种养;烟畜果生态循环农业带位于米至米中海拔温暖地区和低丘缓坡山区,提升粮、烟、菜、花、果产业,推进畜牧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生猪、家禽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河谷特色优质经果产业带位于米以下低热河谷地区,将引导山地甘蔗种植逐步退出,发展柑橘、芒果、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果;环湖绿色高效休闲观光产业带在“三湖”径流区域,将进一步严格落实禁养、限养措施,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减排工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四带”建设将引导优势主导产业向最适宜区集聚,形成万亩粮食、60万亩烤烟、万亩蔬菜、万亩水果、10万亩花卉、10万亩中药材和万头生猪、万羽肉禽、10万吨禽蛋等重点产业集群。
以“三区四带”建设为着力点,未来五年,玉溪种植业和养殖业将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着力建设“6+N”产业体系。按照大产业建设思路,进一步健全烤烟、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畜牧6大重点产业和粮食、油料等协同发展的“6+N”产业体系,完善农业全产业链。
着力挖掘产业增长潜力。扩增鲜切花3万亩,产值增加10亿元以上;扩增柑橘10万亩,产值增加10亿元以上;扩增生猪产能50万头以上,产值增加10亿元以上;加大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开发建设力度,实现万亩热区作物种植规模、亿元农业产值“双百”目标。
着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市级农业产业园,到年,建成40个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着力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做大做强做优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每个县(市、区)培育一个区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完整、经济效益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高标准推进红塔区(花卉)、通海县(蔬菜)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和新平县(水果)特色县建设。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争创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到年,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个以上、特色农业专业镇10个以上。
玉溪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尹绍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扩增鲜切花3万亩,按目前玉溪鲜切花亩均不低于4万元种植效益计算,相当于种植30万亩烤烟。对人多地少的玉溪来说,有效提升耕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是解决空间约束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尹绍旺告诉记者,“三区四带”建设的定位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推倒现有产业布局重来,而是在玉溪多年来各地产业发展基础上进行的整合,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将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通过*策、资金、项目引导及产业发展示范带动逐步完成。
完善高质量现代农业的产业支撑体系
十九大以来,寻求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农业部早在年就提出农业要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矣胜荣告诉记者,玉溪农业必须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由拼资源、拼消耗转向拼科技、拼管理,把高原特色农业做成高科技支撑的智慧农业、生产过程绿色化的生态农业、产品质量让人放心的品牌农业。
玉溪农业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对此,《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从20余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提升开放农业水平。培育一批外向型农业领*企业,强化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建设,支持提升国外营销网络建设,提高南亚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拓展欧美、中东、日本、新加坡等高端消费市场。到年,农产品出口额突破40亿美元。
拓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推广应用和设施装备建设,改善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水平,把农产品产后损失率降到20%以下。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产业形成集群,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0%。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一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到年,建设年产值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园区5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户,农产品加工产值达亿元。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壮大农村电商。到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0亿元。
着力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到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实现追溯管理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实施“玉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推行农业品牌目录管理,推动开展区域公用品牌注册登记。到年,培育5个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品牌。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到年,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0户以上,营业收入达10亿元以上。
深化绿色农业建设。到年,化肥利用率保持在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1%以上,高效节水农业面积万亩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鼓励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动建立农膜回收机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及集中处理体系。扶持发展种养循环、种地养地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扩大休耕轮作试点。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清理、制定、修订一批地方农业生产标准,实现重点产业、主要作物、重要畜禽地方生产标准全覆盖。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打造一批“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到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个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个以上。
《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还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业科技支撑、土地流转、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集群、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农村人才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尹绍旺告诉记者,玉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玉溪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到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农业增加值达亿元、年增长5.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年增长8%以上。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邢定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