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522.html芒市——神奇黎明之城,生态宜居圣地。如花的史实盛开在古老而淳朴的土壤里,请随“史话芒市”一起探索发现那充满希望的火炬冉冉亮起......
芒市有多美,只有生于斯、长于斯和居于斯、业于斯的人深有体会;芒市有多好,曾经在这里挥洒青春热血的芒市知青最想倾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响应*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他们带着一腔热血和激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芒市插队落户和屯垦戍边,与芒市人民同甘共苦、建设“第二故乡”,为芒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结下了深厚友谊,是芒市人民最为宝贵的重要精神财富之一。芒市人民将永远铭记他(她)们、感激他(她)们、祝愿他(她)们。为纪念他(她)们这段珍贵的历史,表达芒市人民的感恩之情,更好地激发全市各族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永远跟*走的坚强意志,芒市委*史研究室特推出“芒市知青岁月”栏目。本周推出第31期,张汝莉:悠悠寸草心║法帕镇知青║(潞西县知识青年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悠悠寸草心
张汝莉
年春节,在女儿参加高考前夕,怀着对当年插队的芒市和法帕寨子的深深怀念之情,我们法帕一社的4个知青,带着3个知青后代回寨子过年。
农历大年初一大清早,当年的房东三锁带着我们去串他家的亲戚。由于同一个寨子的傣族老乡大部分都沾亲带故,我们几乎是挨家挨户地串。不管进到哪一家,不管是我们当年就认识的,还是我们走后才出生的,见了我们这些当初的“嘿青年”(傣语:汉族知青),乡亲们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嘘长问短,还不断把我们当时在寨子里生活、劳动的各种趣事抖了出来。3个知青后代跟在后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刚学会的几句昆明腔傣话:“猫耳朵(你去哪里)、亚不周(谢谢)、马列恩都(来我家玩)……”更是把大伙儿逗得哈哈大笑。一个上午,这道门里的欢声还未停止,那家院子的笑语又响了起来……
不知不觉,已经到吃午饭时间了。正打算回房东家,三锁说他亲家的哥哥家就在旁边,建议我们串了他家再回去,于是我们随他又走进了一道院门。
一个40多岁的宰弄站在院子里,看样子已经等候多时了。嘿!这不是小邦吗?我快步走了过去:“小邦,你还认识我吗?”小邦怔怔地看着我,突然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两股热泪涌出眼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我不由得愣住了,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我们一行人坐了下来。过了一阵,小邦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随着他的讲述,一段往事浮现在眼前……
(知青小乐队)
年,我在法帕寨子插队的时候,红旗大队(即现在的法帕乡)组织了一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宣传队队员(包括乐队成员)全部是傣族人,抽调何敏娟、王金莲和我3个知青作指导,我负责乐队。虽然对傣族人能否胜任乐队伴奏有些怀疑,但我还是开始着手组织乐队。法帕寨子真不愧是曾经出过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员的地方,参加宣传队的傣族队员,还真是有几个会玩乐器的,赤脚医生岩弄吹笛子,记分员三德拉手风琴,另外一个赤脚医生二旺拉二胡……没几天工夫,清一色的傣族小乐队居然成立起来了。遗憾的是弦乐只有一把二胡,音量不够,显得太单薄,要是再有一把二胡就好了。这时候,有人告诉我二社的小邦二胡拉得很好,我急忙去找村长冯岩团凹,请求他把小邦也抽到宣传队。看到村长面带难色,我也不问究竟,死磨硬缠,甚至要他明白,如果小邦不来,乐队的演奏质量就无法保证,我负不了这个责任。
在我的坚持下,小邦终于来了,果真是个二胡高手,为小乐队增色不少,只是感觉他不爱说话,甚至有些压抑。
我们宣传队演出的节目以自编的傣族剧目为主,甚至把年发生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都用傣语活报剧的形式编演出来。由于是用傣语演出,演员又是寨子里最漂亮的小卜少、最英俊的小卜冒,特别受傣族群众欢迎。整整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走村串寨,巡回演出。后来宣传队解散时,大家都依依不舍,还专门到城里合拍了一张集体照留作纪念。
(器乐小合奏)
听着小邦的讲述,我正想接着打听当年宣传队队员们的情况时,小邦的话题却一下转了:“姐小张,你知道我当年为什么不能参加宣传队吗?因为我爹是从四川来的国民*兵,也就是当时说的国民*残渣余孽,一直都是被管制的对象。像我这样出身的人,怎么能进宣传队?是你硬把我拉进去的。参加了宣传队,我才觉得自己不会被别人瞧不起了,才慢慢被寨子里的乡亲们认识,后来还被选为队里的保管员,在寨子里的影响仅次于村长……”
真没想到,当年我无意中的行动,竟对小邦产生了这样大的影响,改变了他的人生。当然,我更知道,如果“四人帮”没有被粉碎,中国不实行改革开放,一次参加宣传队的经历,并不可能对小邦的人生起到那样大的作用。而傣族乡亲就是这样的淳朴、真诚,那么多年过去了,小邦仍然没有忘记当年给过他一点帮助的人,仍然认为是那次参加宣传队,才给了他崭露头角、被乡亲们认可的机会。
几年以后,当我和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女儿又一次回忆起那次难忘的法帕之行,特别是说起小邦的故事时,女儿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原系潞西县法帕乡法帕一社昆明知青)
友情提示:
讲好芒市知青故事,表达真挚感恩之情。欢迎当年知青下乡所到乡镇及相关媒体平台,转载发布“芒市知青故事”栏目相关文章,用好芒市知青资源,助推芒市更好发展。转载时请注明转自“史话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