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103.html芒市——神奇黎明之城,生态宜居圣地。如花的史实盛开在古老而淳朴的土壤里,请随“史话芒市”一起探索发现那充满希望的火炬冉冉亮起......
芒市有多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和居于斯、业于斯的人最想表达;芒市有多好,曾经岁月如歌挥洒青春热血的芒市知青最想赞美。芒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响应*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他们带着一腔热血和激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芒市插队落户和屯垦戍边,与芒市人民同甘共苦、建设“第二故乡”,为芒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结下了深厚友谊,是芒市人民最为宝贵的重要精神财富之一。芒市人民将永远铭记他(她)们、感激他(她)们、祝愿他(她)们。为纪念他(她)们这段珍贵的历史,表达芒市人民的感恩之情,更好地激发全市各族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永远跟*走的坚强意志,芒市委*史研究室特推出“芒市知青岁月”栏目。本周推出第18期,惠金德:建设“*治边防”时的防*、禁*、戒*║遮放镇知青║(潞西县知识青年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建设“*治边防”时的防*、禁*、戒*
惠金德
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第二年。为了防止美、蒋敌特搞破坏、搞颠覆,防止国内地、富、反、坏、右分子往国外逃(这是当时国家还处于抓“阶级斗争”时期的提法),防止境外*品(鸦片为主和少量海洛因)进入国内*害人民,危害国民健康与社会和谐,破坏我国生产力,中央运用毛主席“打人民战争”的思想,决定国防与民防相结合,在边疆建设稳固的“*治边防”。由此,开展边疆全民和全面的防*、禁*、戒*工作成为建设“*治边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时,我们知青进村落户时对*品危害的严重程度就深有体会。知青们大多有同样的经历。在知青住房未建成之前,每个知青被分配到一户傣家吃住,大家都把自己吃住的人家称为“东家”。我被分配到波岩团凹家,刚住两天就发现他们家两个成年人都吸食*品。由于起初对*品一无所知,我担心一日三餐在他们家吃,不小心会沾染上*品,后果不堪设想,恐慌之下迅速逃避,找队长调换了东家。随着逐步融入边疆社会,我对*品危害边疆人民的严重程度渐渐有所了解。当时得知,境外向境内贩*的通道多,一两日往返的通道畅通,贩*的人多量大。整个遮放公社辖区,村村都有吸*人员,*品买卖十分容易,吸食*品成为半公开和见怪不怪之事。以我第一个东家为例:男主人不到40岁,正值壮年,本应是强劳动力,但由于吸食*品,骨瘦如柴,经常卧床不起,不能参加正常的生产劳动,自然拿不到工分。其妻虽吸食*品量少,却同样无力出工,只能在家料理家务。全家5口仅靠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出工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放牛挣微薄的工分养活,整个家一贫如洗。当时所有有吸*人员的家庭都跟他们家一样,生活在家庭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我们知识青年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深感无奈和无助。
(芒市——永远的第二故乡)
所幸的是,中央发起的“*治边防”建设及时启动了。在“*治边防”建设中,我作为知青代表参加户弄大队贫下中农宣传队,与户弄大队其他村寨抽调的村干部一起负责各村防*、禁*、戒*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并按大队的部署安排,实施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等具体工作。这项工作在初期是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当时虽然名为大队贫宣队(防*、禁*、戒*工作队),但是人员少,整个工作队仅有12名工作队员。户弄大队所辖地域狭长、分散,各村寨仅靠晴天的“扬灰路”和雨天的“泥水路”相通。工作队员无任何交通工具,连自行车都没有一辆,全靠两条腿走村串寨。工作队无工作经费,队员在各自的生产队领取工分,进村入户开展工作赶上吃饭时,就在队上安排的农户家搭伙并自己交费,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因此,我们采取队员3人一组、分片包干的办法开展工作。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群众大会,宣讲防*、禁*、戒**策和利国利民的意义。白天则走访吸*人员及其家庭,进一步做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调查、统计吸*人员情况,为下一步开展戒*工作做准备。后期重点抓吸*人员的戒*工作,整个大队按地区相对就近集中设戒*室的原则,设了3个集体戒*室,大队部戒*室负责接收弄么、户弄、户杏、南见、海弄5个村的吸*人员,遮告片戒*室负责接收芒里、团结、遮告3个村的吸*人员,广弄片戒*室负责接收广弄、允门、拱下、非海、弄弄5个村的吸*人员。当时集中戒*是以家属及吸*人员自愿为原则,吸*人员的三餐由其家庭负责,也没有有效的药物干预。通过这次防*、禁*、戒*工作的深入开展,从总体上说还是基本上抑制住了*品大面积公开蔓延的趋势。公开贩*、吸*的现象消失,吸*人员戒*后身体迅速恢复健康,重新投入正常生产劳动,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广大群众看在眼里,深有感受。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依恋*品变成痛恨*品、鄙视*品。此项工作对于使边疆群众远离*品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此前我对*品危害边疆人民的无奈、无助之心也得到了一点慰藉。年,当年我所在的户弄乡南见村被评为潞西市(芒市)无*村、文明村的喜讯传到昆明,我心里充满无限喜悦。我们邀约了5个知青,代表南见村20个知青前往第二故乡送上我们衷心的祝贺。然而,从我参加大队贫宣队开展防*、禁*、戒*工作之后,历经30多年才取得这个成果,可见防*、禁*、戒*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非同一般,希望国家、国人持之以恒,为国为民不遗余力,把防*、禁*、戒*工作进行到底。(作者原系潞西县遮放镇户弄乡南见寨昆明知青)
友情提示:
讲好芒市知青故事,表达真挚感恩之情。欢迎当年知青下乡所到乡镇及相关媒体平台,转载发布“芒市知青故事”栏目相关文章,用好芒市知青资源,助推芒市更好发展。转载时请注明转自“史话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