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这次木城之行,路很远很难走,无论爬陡坡,还是下洼子,杨善洲同志都能蹬蹬蹬地向前行走,不顾舟车劳顿,马不停蹄地调研指导,和当地群众交流,这种吃苦耐劳、务实能干的作风和精神令人敬佩。
采访对象:杨辅丛,年5月生,云南龙陵人,年9月在龙陵县农水科林业站工作,年12月任中共龙陵县委办公室秘书组长,年3月任龙陵县文化局副科长、后兼任文化馆馆长,年5月任龙陵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年12月退休。
采访组:徐静朱招美张忠富段祥翔唐安茂
采访日期:年11月5日
采访地点:杨辅丛二女儿家中
采访组:杨辅丛同志,您好!您是什么时候接触杨善洲同志的?
杨辅丛:年,我在龙陵县委办公室工作,接到地委办公室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要到龙陵县木城公社调研。当时,保山地区的所有公社,杨善洲同志仅有两个公社还未去过,龙陵县的木城公社就是其中之一。县委安排我和县委办主任杨泽林同志陪同调研时,我有幸接触到了杨善洲同志。
木城公社是龙陵县最边远、最艰苦的公社,当时县城到木城公社未通公路,而且木城公社的海拔相差大,最低有多米,多数山顶海拔都高达多米。杨善洲同志的木城之行仅安排了3天的时间,为了让他了解木城公社五个大队的情况,县委领导专门作了研究。县委规划的路线是从龙陵县城出发,途径德宏州潞西县中山文化站,过万马河边,沿着山路进入木城公社的老厂大队、等养大队(木城公社所在地)、安定大队、花椒大队、平安大队后,进入平达公社的安乐大队,最后乘车返回。
年3月26日早上,杨善洲同志一行5人乘坐一辆吉普车到达龙陵,初见杨善洲同志,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穿着打扮非常朴素。在县委小食堂吃过中午饭后,我们一行7人就乘车前往木城,到了万马河边,进入一片缓坡麦田,麦田边有两间山窝铺(山窝铺是老百姓因为田地离家比较远,为了方便农忙时节到田地里劳作,临时搭建的简易房)。我们看到木城公社的两位同志在山窝铺边等候,下车后,杨善洲同志安排驾驶员开车返回。公社的两位同志迎上来,说到:“书记,从这里去公社所在地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好几个小时呢。我们是否先在这里买点米和菜,先煮晌午饭吃?”杨善洲同志说:“好的,就先吃过饭再走。”我们一看,窝铺边的地上栽有一墒青白菜,还有几只肥硕的母鸡在地上寻食。于是就有人提议:“这些鸡不错,买一只杀吃吧!”想不到杨善洲同志立即反对说:“我们下乡是来工作的,还吃什么鸡,买点洋芋、青菜就行。”大家就和老百姓买了一些洋芋和青菜,然后七脚八手地烧火做饭。
正在大家忙于做饭的时候,忽然听有人说道:“咦,善洲书记哪儿去了?”大家一看,确实不见他的身影。于是大家都急了起来。因为这里江对面就是缅甸,下面又是湍急的怒江。我们非常着急,于是几个人分头去找。忽然有人发现他蹲在一个水塘边,水塘里长满密密麻麻、绿茵茵的野香菜,杨善洲同志已经掐了满满一大把,我们就用野香菜煮洋芋,香菜香喷喷的、洋芋软乎乎的,吃起来非常爽口。
经过万马河的时候,由于没有桥,我们只能以倒下的大树为桥过河,杨善洲同志说:“我先过,我帮你们带路,你们慢慢地过来。”大家陆续过了河,就进入了木城公社的老厂大队,一眼望去都是高山深谷,几乎看不到人家。一直走到大队所在的小街子,才见到几户人家。杨善洲同志想入户了解情况,可是天色已晚,公社的同志建议我们继续赶路,杨善洲同志还为此感到十分遗憾。直到将近黄昏,我们一行才赶到等养大队。晚上,杨善洲同志让我们去休息。他却马不停蹄地组织公社班子开会,了解当地情况。会议时间比较长,一直开到深夜。
3月27日,整个上午,杨善洲同志一直在和公社领导、社直单位负责人开会,给他们分析形势、讲解政策,并详细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白天,杨善洲同志在公社领导的陪同下,首先去实地察看了将公养河水引上等养山头的倒虹吸设计工程选址,看完后,杨善洲同志提出要到香堂人(香堂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的花椒寨子看看。花椒寨子是香堂人聚居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鲜明、村落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寨子。那里生态环境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周都是保护完好的热带雨林。我们刚到寨子边时,就看到一只麂子从前边窜过,接近寨子时,又见到好几只。进入寨子后,杨善洲同志与寨子里的干部、老人、妇女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嘘寒问暖,聊农业生产,聊民族文化……一直聊到深夜方止。
晚上,大家分散到农户家中歇息。花椒寨子地处怒江江畔,虽说是三四月份,气温有所升高,但早晚温差很大。香堂人的被子是用自己织染的粗布缝制而成,被子又比较窄,大家都担心杨善洲同志受凉,他却反复叮嘱我们:“不要因为我来去借被褥,入乡随俗是最舒服的状态,我要盖一盖香堂人的被子,垫一垫香堂人的席子,感受一下香堂人的生活。”
采访组:你们的木城之行,行程一定很艰苦?
杨辅丛:是的!3月28日清晨,我们就离开了花椒寨子,顺着陡坡往公养河边走,下坡时,道路陡峭,坎坷难行。公社的同志给我们每个人都砍了一根竹棍做拐杖,下坡时做支点用,来到山脚,由于是干天(旱季),公养河水不算大,在这一段又分散为很多条细流。或水流湍急,或从地下冲过,形成宽宽的河床,我们从河床通过,可以过河而不湿脚。
但过河之后,却是一面壁立的陡坡。坡度大约在七十度左右。坡壁上是一拐连一拐的小路,仿佛好多个“之”字连在一起,共有十几拐。往上走,大家差不多都是以脑贴坡、拽草扯树用力攀登。只有杨善洲同志和公社的几位同志能蹬蹬蹬地向上而行。我们原来还想在沿路攀爬的时候能帮助杨善洲同志一下,想不到他和公社的同志早已健步远去,我们却落在后面,体力和脚力都远远不及他。当我们快爬上坡顶的时候,只见办公室主任杨泽林坐在一条干沟的沟边上,脸色发绿,细汗直冒,我们只能先停下来照顾他,缓慢前行到坡顶后,路开始变得平缓了些。我们到达公社干部段朝位家时,只见杨善洲同志坐在一大伙老百姓中间,正和大家一起抽烟、喝茶、聊天交流。那些老百姓都不知道杨善洲同志是地委领导,只觉得这位老同志很平易、很和蔼、很接地气,农忙农事什么都知道。
吃早饭时,杨善洲同志和我们讲:“有些人用请客送礼的方式巴结干部,你们谁请我喝酒吃肉,我都吃,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买这些东西所用的钱都得是自己的!若有一分一厘是公家的,我就不吃,反倒要收拾你。”他的话引得大家笑个不止,笑过之后却令人深省。
早饭后,我们一行就离开段朝位家,到达乌木寨大队坡头生产队,我们就与木城公社的同志作别。杨善洲同志望着山下的乌木寨和远处的景色,久久不语。离开木城公社到达平达公社安乐大队的岔河口,来接杨善洲同志的吉普车早已等在那儿,他就坐上车直奔昆明开会去了。
采访组:杨辅丛同志,您认为我们要从杨善洲同志身上学习些什么?
杨辅丛:这次木城之行,路很远很难走,无论爬陡坡,还是下洼子,杨善洲同志都能蹬蹬蹬地向前行走,不顾舟车劳顿,马不停蹄地调研指导,和当地群众交流,这种吃苦耐劳、务实能干的作风和精神令人敬佩。
近年来,通过对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不断学习,我对杨善洲精神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杨善洲精神不只包含人们普遍传颂的艰苦朴素、奋斗不息、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等内涵。更在于他是一位彻底的、纯粹的共产党员,有着至诚至纯的党性!他之所以能终生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源于“彻底、纯粹”这四个字。杨善洲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一座极为丰富的精神宝库,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常学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