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年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艰苦最伟大的民族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战胜外国侵略者的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将士和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英勇献身。潞城县抗日英烈申过拴就是一位典型。
一、贫困中诞生
潞城县东南十里有一个大村——东邑村,这里群山环抱,丘陵罗列,沟壑纵横。旧社会,大多数群众无房无地艰难度日。村里有一户姓申的人家,户主申贵喜,名字虽吉祥,实际几代贫农,地无一垅,房无片瓦。全家常年租房、串房檐。申贵喜给地主当长工,维持全家生活。有一段时间,申贵喜一家租住在村东北的史立记家的东楼。
年,贵喜妻生下一个男孩,起名过拴。一家人吃糠咽菜,母亲吃不饱,没有奶水,小过拴常常饿得呱呱叫,靠奶奶喂米汤水充饥。过拴终勉强活下来了。小过拴非常勤快。七、八岁就讨饭、放羊、拾粪,十二岁就给地主当小长工,糊口度日。过拴长大了,高大英俊,一个好后生。二十多岁,他跟人去了北平,给人干些杂活,学铜匠,勉强度日。
到二十几岁过拴成长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正直、好强。在北平,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横行霸道,义愤填膺。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军民奋起反抗,全国人民声援。申过拴和北平青年、群众开展各种活动,声讨日本侵略者,支持中国军队。他亲自参加慰问前线抗日士兵,受到很大教育,顿时热血沸腾!决定回家乡参加革命,把抗日的火种带回山西。
二、烽火中成长
一二九运动后,潞城和山西太原等地一样,学生运动逐步开展,青年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年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后,派村政协理员来潞城宣传发动群众抗日救亡,传播革命思想,为潞城建立共产党组织做了思想准备。年卢沟桥事变后,省牺盟会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派共产党员李志刚、郭廷相、郝培苗来到潞城,发展牺盟会,建立人民自卫队和抗日救国联合会。潞城抗日救国运动迅速开展。
申过拴回到了老家,正值潞城县发展、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时候,李志刚等共产党员首先在县城和五里后、东邑村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年11月,潞城县第一批共产党支部在五里后村、东邑村建立。东邑村大,青年多,热血沸腾,申过拴等十名年轻人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东邑村党支部,申过拴任支部书记,李马有、李过劳任支委。党支部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对把持旧政权的编村长等坏人开展清算斗争,带领青年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党支部经常在村南洼地的羊窑开会、碰头,组织参加牺盟会的活动。东邑村一时到处弥漫革命的气氛,共产党员很快发到二十名。
年2月日寇占领潞城,在微子镇、黄碾设了据点。因神头大捷狠狠打击了日军,日军疯狂报复,一连制造了神头惨案、西村惨案、五里后惨案,成批杀害无辜百姓。白色恐怖遍及城乡,老百姓躲在山村,生活日益困难。在潞城县工委的领导下,申过拴带领东邑党员、民兵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他们到微子镇探敌情看到路边一溜木杆,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见到是日本人的东西,他们就咬牙切恨。夜里,申过拴带人去扒木杆,把上边的线偷回来,一看是铜线,听人说是电话线。抗日政府知道后,派人来表彰他们。一天晚上过拴又带人去扒,把三十多根电杆全扒掉!一下惹怒了日本鬼子,日军包围东邑,烧、杀、奸、掠,县武工队闻讯赶来,枪声四起。日本鬼子要逃跑,申过拴机灵勇敢,立即组织民兵在村边埋伏,日军路过,民兵一齐开火,日兵死的死、伤的伤,狼狈收兵。
东邑战斗结束不久后的一天,相邻的成家川村游击队长王根喜找申过拴报信,有两个游击队员去割日本军的电线,一直没有回来。申过拴立即和王根喜去查找,到电线杆下一看,原来日本军怕电线被割,在电杆附近埋了地雷,把引线连在电线杆上,有人一动电杆,就引爆地雷。两个队员就是被炸死了!过拴和游击队员小心翼翼把二十多地雷都挖了出来,带回东邑,在山沟里引爆了。
后来,过拴带民兵经常去挖日本人的地雷,再埋在城周边的路上,打击、骚扰敌人,有时在敌人周围,把鞭炮放在铁桶中点燃,声东击西,使鬼子不得安宁。
申过拴领导东邑党支部和民兵开展抗日斗争,不断取得胜利,战斗力不断提高,影响越来越大。
申过拴领导东邑民兵越战越勇,当时夏收日军下乡抢小麦,申过拴带领小分队在东邑附近参加保卫夏收斗争。
在潞城县委和抗日政府的领导下,申过拴带领东邑村的共产党员和民兵斗汉奸,战日寇,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胜利凯歌,多次立功受奖,还特地奖给申过拴一支手枪。
三、党旗下战斗
申过拴在抗日斗争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潞城县最早的一批党员,年建立了潞城县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东邑党支部,是潞城县革命和抗日的一颗红色种子。申过拴和东邑党支部一班人,为了抗日,团结战斗,发动群众,夺取了打击日寇、保卫人民、消灭汉奸等一系列胜利。申过拴在战火中锻炼成为优秀的党的骨干。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年5月,潞城县工委决定在微子镇成立第一个区分委——二区分委,接着又成立了一区、三区、四区分委。县委决定把东邑党支部三个委员全部调出,申过拴任二区分委书记,李马有任一区分委书记,李过芳任三区分委书记,以申过拴为代表的东邑村的共产党员成为潞城县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骨干。他们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发展党组织,发动群众,除汉奸,送情报,打鬼子,捷报频传。
申过拴、李马有等优秀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哪里艰苦到哪里去,哪里危险打到哪,组织安排哪里去哪里,并出色地完成任务。
《中国共产党潞城县组织史资料》载申过拴从年至年任职情况:
中共潞城县工委
年东邑党支部书记;
年10月至11月,二分区委(微子镇)书记;
中共潞城县委
年11月至年1月,四区分委(黄碾)书记;
中共潞西县委
年5月至年5月,三区分委(曹庄)书记(兼);
中共潞城县委
年6月至年3月,三区分委(潞河)书记;
年3月至8月,四区分委(西坡)书记;
年8月至年春,五区分委(邱壁)书记;
《潞城县抗战八年殉国烈士纪念碑》载:申过拴
年壶关四区政委壶关六区武委主任
申过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五六年内,年10月任二区分委书记,是潞城第一位区委书记(当时潞城工委下属两个分委,另一个是四区分委在黄碾,关舟任书记,翟店人,原名程宝鉴)。申过拴临危不惧,先后六次在二、三、四、五区分委任书记,走遍了潞城的山山水水!他每到一地,都能团结一班人,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年8月,日寇实行蚕食政策,大举进攻漳河两岸的解放区,宋村一带在日军的包围之中,敌人活动猖狂,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根据对敌斗争需要,县委决定成立五区分委,又挑选申过拴任书记,过拴坚决服从党的分配,到了五区,积极发展党的组织,扩大民兵,与敌寇、汉奸斗争。到五区不久,他带四名民兵,一口气把日军的电杆全部拔掉。黄碾、宋村一带汉奸不少,他们勾结日军,残害革命干部和群众。申过拴发动群众,开展锄奸斗争,经过摸底,分工抓奸,严厉教育、警告,被抓一次,记一个“黑点”,记够五个“黑点”就砍头,大大打击了汉奸的势力。
当时魏村有个汉奸李进才,至年在黄碾帮日本人修大桥,当监工,依仗日本人势力,欺压百姓,打死打伤多名民工,给日军送情报,罪大恶极。年春节期间,申过拴接到县抗日政府和太南办事处的指示,到魏村捉拿汉奸李进才。经多方打听和秘密侦查,得知汉奸李进才要回家给父亲看病。老申带一名通讯员,天黑了,从宋村出发,经任家脑来到魏村,和民兵取得联系,当夜十点多将李进才家包围,知道李有枪,就利用魏村民兵,事先伪装成医生叫门。李进才以为医生来了,开了大门,过拴带领民兵立即冲进去,一举将汉奸李进才抓获,押送到邱壁区政府。
第二天早上,申过拴和通讯员小刘在返回宋村途中,走到山沟通向东南坡羊窑时,突然看见西岭圪廊至西场路上,一小队日军向宋村走来,过拴想:小日本要偷袭!可村里人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时,他和通讯员后面是一条沟,完全可以撤退。
过拴身为一名经过抗日战争锻炼的革命干部,毅然决定和日军搏斗,保护群众。他急中生智,迅速把文件和从汉奸那里缴获的武器埋在羊窑里,命令通讯员火速从东南坡经葫芦岛到北场,通知区政府和情报站的同志们立即转移。老申看见小刘飞快跑走,他从羊窑岸上跳下,从西南道向村里跑去,边跑边大喊:日本鬼子来了!日本鬼子来了!在三教庙丁字街,申过拴呼喊了几分钟,他的喊声惊动了村民,一传十、十传百,扶老携幼往村外转移。
老百姓快走完了,日军进了村,过拴跑到堂庙后墙外,占据有利地形,举枪对准日寇小队长,一抢把他打倒,一个鬼子兵过来大喊:“抓活的!抓活的!”他沉着应战,一抢又打死了一个小鬼子。日本兵急了,一齐向申过拴冲来,过拴飞快向山沟跑去,日军紧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瑞年带青年连赶到,埋伏在较高的地方,日军过来,青年连战士、民兵居高临下,子弹、手榴弹齐发,敌人狼狈逃窜,以失败告终!当时宋村人民都激动地说:“是申过拴救了大家!”至今宋村人还不忘申过拴的大恩!
白天战斗胜利了,申过拴一班人想:敌人白日失败,何不出其不意乘胜出击,他集合青年连,半夜赶到黄碾,神出鬼没,撬开日军营房的仓库,抢来一堆日用品。
在县委的领导下,五区分委和情报站英勇斗争,申过拴领导民兵连连出击,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很快扭转了五区一带的斗争形势,日本鬼子胆战心惊,老百姓说:“日本鬼子被吓得白天不敢再扫荡,晚上不敢上茅坑。”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申过拴成长为一名政治坚定、战斗勇敢的优秀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为抗日战争时期潞城县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四区、五区复杂环境中,和区委一班人出生入死,组织民兵摸敌情、灭汉奸、摧维持会,创造对敌斗争经验,受到县委表彰,在全县推广,促进了抗日斗争。
四、情报战中牺牲
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网。戴玉刚同志撰写的《太行山上的秘密》详细地记录了八路军的情报战。年,太行第四军分区情报处(对外称太南八办),主任李新农,在潞城设情报站,建站之处,是高平人赵秉让负责,年赵牺牲,潞城人李庚鑫担任站长。潞城情报站有一批在敌占区潜伏的内线半脱产情报员和交通员,在平顺、潞城一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年春,全县抗日形势很好,根据地逐步扩大,日占区逐步缩小。但五区一带,日伪军在石圪节、庙凹、小河堡盘踞,外围有常村、南寺庄、五阳、黄碾、古驿等据点,敌人兵力较强。根据对敌斗争需要,八路军太行第四军分区情报处(简称太南八办)和潞城县委决定加强四、五区一带的情报工作,调潞城二区区长王岩和当时任壶关武委主任申过拴任军分区情报处一股秘书。
为加强潞城情报站工作,组织认为申过拴坚定勇敢,熟悉五区一带情况,有多年敌区斗争经验,决定派他和王岩兼管潞城情报站工作。并决定为其化名马刚。申过拴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马钢担任潞城负责情报站的领导工作,又回到他几年前战斗过的地方。同时派来敌工部外线工作者吕增福、张元英、贺丰民、张孟州(宋村人)等同志。据潞城县原县长郭栋材访问王岩,王岩回忆:马刚在情报站机智勇敢,领导有方。从此,在潞城西乡一带活跃着一位传奇式抗日英雄——马刚。
当时潞城西部和屯留东北部(时属潞城管辖)敌情复杂,困难重重。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只能各自为战,分散活动,随时有生命危险。马刚和战友们风餐露宿,常常昼伏夜行,穿插在敌人据点的“格子网”中工作,发动群众,扩大民兵,斗汉奸,战日寇。
马刚在宋村一带做情报工作,情况多变,斗争紧张、激烈。
当年宋村的老百姓和战友回忆、叙述了马刚勇敢搏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年2月1日,马刚接受任务回到宋村,马上通知民兵队长苗三成,召集人员开会,研究部署新的斗争。会议一直开到深夜四点,这时青年连连长刘瑞年突然急急忙忙进来说:部队命令情报站到黄碾打探敌情。马刚一听,自告奋勇要带头去。同志们知道他连续几天工作、战斗,太累了,不让他去。马刚知道任务急,困难大,执意坚持亲自去。同志们知道老马的脾气,都只好听他的。一个同志抓起两个窝窝头给了马刚,马刚顺手塞在怀里。马刚和刘瑞年出发了,一路小跑,天刚亮,赶到了黄碾。他们选较高的地方观察,正好日军出早操,看到日军一个小队,数了数,共30人。看到日军东西炮楼都架有机枪。马刚又打听伪军情况,队长是王成林,配备步枪24支。还了解了警察分所的情况。二人顺利地完成了侦察任务。
马刚和刘瑞年初步了解了黄碾敌情,不敢久留,立即往回返。二人出了黄碾,经过曲里,马刚一抬头,突然看到东岸有敌人。马刚果断举枪射击,一枪撩到一个日本兵,一下惊动了日军,一齐朝他们奔来。马刚知道危险,赶快命令刘瑞年向东跑,可以脱身去送情报。马刚向北跑,引日军紧追。敌人看到只有一个土八路,高喊:“捉活的!捉活的!”在此危及关头,马刚再举枪,一搬,没有子弹了!他突然把怀中的两个窝窝头掏出来猛得向日军投去,在敌人惊慌中,马刚拼命往西跑,跑到宋村东北河弯,前面是一片开阔地,眼看鬼子追上来了,马刚知道难以脱身了,敌人越来越近,老马不慌不忙,掏出最后两颗手榴弹,准确地投在日军中间,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遭受重创的日军疯狂对马刚展开报复,一齐对着马刚射击。马刚孤身斗敌,不幸中弹倒下、被捕。马刚宁死不屈,日军丧心病狂捅马刚几刺刀,打断他的双腿,惨无人道地割了他的耳朵。
马刚牺牲了,情报站的同志们无限悲痛!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勇敢斗争,为马刚报仇。后来在太南办事处的领导下,潞城情报站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在那个夏季,情报站王岩、李庚鑫、崔玉山等同志成功地组织策划了里应外合解放石圪节的奇迹!8月17日石圪节解放了!《新华日报》18日作了报道,8月24日,太行行署委托潞城县抗日政府召开“里应外合解放石圪节胜利庆祝大会”。
马刚壮烈牺牲的噩耗传来,宋村、东邑的群众,潞城人民无限悲痛!优秀的共产党员,出色的指挥员,英勇的战斗员,八年抗战,奋斗八年!就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年2月2日,申过拴不幸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马刚牺牲后,党组织和亲人们把他从枯井捞上来,隆重地安葬在故乡东邑村南。
丈夫英雄妻模范,马刚的妻子孟月娥,合室乡余庄人,共产党员,抗战时期参加革命,任区妇联会主任,工作积痨病故。被追认为抗日烈士。是潞城县多名烈士中,仅有的两名女烈土之一。
马刚牺牲后,他的儿子申洪芳,继承父志,17岁时,参加了八路军。
申过拴,东邑的骄子,潞城人民的骄子!生时英勇,死时壮烈。解放后,潞城县把申过拴的英名和功绩镌刻在《潞城八年抗战殉国烈土纪念碑》上。
碑文记载:“申过拴,本县东邑村人,历任本县农会主席、二区分委政委、四一年三区政委、四二年四区政委、四三年壶关四区政委,后调壶关六区武委主任,四五年调分区情报处,同年二月在宋村遇敌牺牲。”
碑文中申过拴的事迹
英雄保护人民,人民怀念英雄。解放后,人民政府为申过拴颁发了烈士证书。
(烈士证书文字:
正文:申过拴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边文:申过拴,男,年,参加革命时间:年,入党年,生前工作单位职务,县人武部工作队队长,四五年在本县组织抗日工作被日本抓住牺牲。)
附记:英雄为人民付出了生命,遗憾的是,多少年没有组织整理烈士的事迹,在不同的碑文记载中,甚至连烈士的职务、时间都矛盾不清,他的事迹就只有很少数人在了解、整理。烈士由谁管?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作为烈士的老乡、邻家、后辈,不能不完成这一任务。但因时间长,资料缺乏,收集的材料少,不一定准确。我写出来,请大家共同进一步完善,不妥之处请指正,以告慰先烈。
作者:史红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