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崩龙族有一万零四百多人,主要聚居在潞西县的三台山公社和临沧地区镇康县的军弄公社,在瑞丽、梁河、陇川、保山、耿马等县也有少量分布。崩龙村寨多在山区。他们已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在镇康县的军弄公社的崩龙族,在本世纪初还保留父系大家庭公社的特征。一个大家庭由三、四代同血缘的成员组成,一般是三四十人住在大房子里,过着集体生产共同消费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由于私有经济的发展,商品货币的冲击,大家庭公社日趋瓦解,最后一个二十八人的家庭于一九五二年解体。崩龙妇女胯上有竹圈和藤圈。相传很古的时候,人是从葫芦里出来的。男人出来都是一个模样,女人一出葫芦便满天飞。
崩龙族
后来,有个仙人把每个男人的容貌加以区分,男人又设法用篾(竹)箍套住女人,怕她们再飞跑了。有的说,崩龙族是龙女的后裔,最古的时候,中国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洞,洞里住着一个龙女。龙女每三年出来一次,出来后化为美女在附近晒太阳。有一天,另外一个仙人后裔,一个美丽的王子从这里经过,他看到龙女,非常爱慕,便和龙女结了婚,生育了崩龙族。还有的说,古时候,世上没有人类,只有花草和树木。有一天,狂风大作,刮了一百零二片树叶。树叶变成了男人和女人,他们结为夫妻,从此有了人类。开始人们不知道耕种,吃的是草根树皮,后来才知道种植五谷等等。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崩龙族先民原始社会生活的图景。
崩龙妇女都剃光头
崩龙妇女都剃光头,然后用黑色头帕把头包起来。传说释迦牟尼不叫妇女留发。崩龙族家庭都供释迦牟尼像。妇女不留发,是表示对释迦牟尼的忠诚,蓄发是要被人耻笑的。当然,现在有些妇女已留发,但头上仍包头帕。
崩龙的习俗是,家里的米都由没出嫁的姑娘春。小伙子选爱人要找长得漂亮、勤快、能干的姑娘,谁家姑娘春米起得早,春的米多,小伙子就找上门来。现在,青年人恋爱、结婚都自由。父母不干涉。当父母的只在儿女年龄大的时候,提醒一下他们“该找对象了”,就行了。年轻人谈恋爱,都是小伙子主动追求。那里,每家都有一个后门,客人不许出入,只有登门求爱的小伙子才从这个门进出。
每天清晨四点,从整个山寨里传出清脆的春米声,它的节奏是那样均匀、整齐,又是那样和谐、悦耳,像是姑娘们在低吟晨歌。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习俗习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爱赶集。特别是妇女,爱赶集的更多。逢到大的集市,妇女们都盛装来到集上。每一个集市,少则有三、四个民族,多的可达到十一、二个民族。
具有最大吸引力的集市要算云南西北部大理县的“三月街”了。“街”是集市的意思。“三月街”是云南白族地区一年一度的重要集市和节日,据说这个节日还有一番来历呢。
那是很久以前,洱海边住着一个小伙子,叫阿善,靠打鱼为生。一天,他去打鱼,直到傍晚还没打上来。小伙子愁闷地弹着琴。正在龙宫消闲的龙三宫女听了琴声,飘出水面,看见弹唱的是一个英俊小伙子,便产生了爱慕之情。阿善也喜欢龙三宫女。两人情投意合,便在中秋之夜成了亲。
到了来年三月十五日,龙三宫女邀着丈夫到月宫里赶集。月宫的集市上,各种货物丰富多彩,但都看得见,摸不着,买不到。他俩回来后,和邻居商量,也仿照月宫的集市,在洱海边办了个集市,这就是“三月街”。从此,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洱海边就举行一次“三月街”。居住在附近的白、纳西、彝、藏、傣、傈僳、汉等十多个民族的妇女,都要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来赶集。
“三月街”相传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初是迎神赛会的活动,后来逐渐增加物资交流的内容。每到集日,各族人民除做生意外,同时还参加体育活动或观看文艺演出。
走进集市,看吧:白帆布帐篷下的国营百货摊,摆着晴纶衣裤,毛线,蓝白两色的“简爱”帽;黄油布伞下是白族老妈妈摆的小吃摊,以及塑料布帐篷下藏族妇女的药材摊各民族的商品各具特色,淋琅满目;街头上空悬挂着红色的布标;鲜艳夺目的彩旗,还有那远远就望见扬尘一片的牲畜交易场。牲畜交易是“三月街”的一项传统项目,牲畜主要是骡、马、水牛、黄牛。居住在云南的藏族有八万九千多人,主要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维西、德钦三县。迪庆州地势高峻,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最高气温24.3°C,最低零下23C。迪庆山区森林密布,药材很丰富,约有三百多种,其中以虫草、贝母、知母最著名。每到“三月街”,很多藏族妇女带着药材来赶集。她们用塑料布搭起不足一人高的小小帐篷。每个帐篷只能容下三、四个人。她们出售的药材摆在帐篷前。盛装的藏族妇女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
首次到“三月街”的人,必定要到三塔寺和蝴蝶泉游览。这是因为前者以其塔的建筑规模宏伟著称,后者以其隽永闻名。也因为这两处就在大理县境内,特别是三塔寺的三塔,一抬头即可望见。